课件编号4320776

23 ﹡马说 课件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9629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马说,课件
    课件17张PPT。23 ﹡马说1.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3.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 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 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等。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重点词语 世有伯乐,然①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②有名马,祗③辱于奴隶人之手,骈④死于槽⑤枥⑥之间,不以⑦千里称也。①然:这样。②故虽:故,所 以;虽,即使。③祗:同“祇”, 只是。④骈:两马并驾。⑤槽:喂牲口用的 食器。⑥枥 :马棚,马厩。⑦以:用。 译文:世上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②尽粟一石。食③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④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⑤,且⑥欲与常⑦马等⑧不可得,安⑨求其能千里也?① 一食:吃一顿。② 或:有时。③ 食:同“饲”,喂。④ 是:这,这种。⑤外见:表现在外面。⑥且:尚且,况且。⑦ 常:普通。⑧ 等:等同,一样。⑨ 安:怎能,怎么。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策①之不以②其道③,食之不 能尽其材④,鸣之而不能通⑤其 意,执策⑥而临⑦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⑧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① 策:鞭打。② 以:按照。③ 道:规律,方法。④ 材:才能。⑤ 通:通晓,明白。⑥ 策:马鞭。⑦ 临:面对。⑧ 其:表示推测、 反问的语气。 译文: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2.本文有何现实教育意义? 3.作为一个人才,你认为应该怎样施展自己的才能?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采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比喻论证:伯乐比喻有识之士,从文章语境来看这里当指明君贤主;千里马比喻人才;常马比喻普通人;食马者比喻平庸浅薄的统治者。2.本文有何现实教育意义? 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3.作为一个人才,你认为应该怎样施展自己的才能? “不患人不知,只患己不能。”在保持自己人格和尊严的同时,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清高和自负,以变应变,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或平台。不要因为自己的清高和自负埋没了聪明才智,耽误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一个人,尤其是自认为有才华和能力的人,就需要利用各种方式,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施展才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