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23544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一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1225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经典
  • cover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一 (一) 国学片段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21cnjy.com 我是小助手 势利:指权势和利欲,   纷华:指繁华的景色。 不近:不去接近。 洁:品格高尚。 不染:不受感染。 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 高:品格高尚。 逆耳: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   拂心:不顺心。 砥石:指磨刀石。 鸩毒: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 我是小翻译 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是品格高尚的,然而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品格更为高尚;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加高尚可贵。 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砺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是顺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考考你的智慧 1.从“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一句中,你可以想到的花是 。 2.我们可以把“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一句总结为 。 3.“言言悦耳,事事快心;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用关联词把两句连成一句。 4.请你对“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进行反驳,辩证的理解这一句。 弘扬传统文化 品行高洁———屈原 春秋时期,强大的秦国一直想着把楚国和别的诸侯国消灭了,统治中国。作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非常热爱他的祖国,热爱楚国的百姓,他就给楚怀王献计献策,如怎样抵抗秦国,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屈原还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来管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为国家出力,楚国的国力在逐渐上升。而楚国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特别恨屈原,经常在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2·1·c·n·j·y 楚怀王来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坏,这么一来,就罢黜了屈原。从那以后,国王不理朝政,寻欢作乐,楚国一天比一天糟。秦国大兵压境,楚国大败。这时候,楚怀王不得已才起复屈原。可没过多少日子,怀王就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来到汨罗江边的时候,得了病,身体慢慢不行了。后来,他又听楚国的首都也让秦国的军队占领了,心里更加悲痛。他每天吟唱着他写的诗歌,在汨罗江边走来走去。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汨罗江边上,刮着冷风,屈原对着明亮的江边,看着自己满脑袋的白头发:“唉!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为楚国做事情。”他恨楚国的那些士大夫,更恨秦国侵占楚国。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让别人糟蹋,就投江自尽了。就这样,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人民,悲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户户把粽子,煮熟后,划着船把粽子扔到江里,让鱼吃,为的是不让它们伤害屈原的身体。打这以后,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划着龙船,吃着粽子,纪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屈原。 (二) 国学片段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我是小助手 宠利:恩宠与利禄。 毋:不要。 德业:德行、事业。 分外:不在本分之内。 修为: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 分中:分内。   处世:与世人相处交往。   张本: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 我是小翻译 个人的恩宠利禄不要抢在别人前面,积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后。享受应得的利益不要超过自己的本分,修身养性时则不要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