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28326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9368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先秦,诸子
  • cover
课件46张PPT。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作者简介 老子(约前600—前470),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认为他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有人又称他老聃。传说老子一生下来,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老子跟孔子同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礼”。著有五千言《道德经》,又名《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背景扫描 周王室东迁以后,奴隶制社会逐渐动摇。到了春秋战国之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代替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在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了称霸,经常爆发不义战争,抢夺土地和人民。作为一个史官,老子从历史中看出了兴亡更替的规律。昔日的霸主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趋于灭亡。所以他不认为争强好胜是长久之道,他更赞成人们采取一种清静无为的态度。单元导读 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老子》一书的第二、十一、二十四、三十三、六十三、六十四、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 具体而言,第二章集中论述了辩证法思想,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如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有无等。这是《老子》中可贵的部分。 第十一章,认为对一切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而不是“有”。但从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把“无”看作第一性的东西,把“有”看作第二性的东西是错的。第二十四章,指出人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这是可取的。但老子讲知足,说“死而不亡”是长寿,这些都是唯心主义思想。 第六十三章,讲了“无为”和以德报怨的调和矛盾的思想;还讲了事物的难和易、大和小的互相转化;还指出轻易向人许诺的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第六十四章,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为了防止事物变到它的对立面,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在新事物刚出现时,就把它消灭掉,免得壮大了不好办。做事要善始善终。 第七十六章,老子归纳出一条普遍原理:柔弱的东西最强大,强硬的东西最脆弱、接近死亡。但老子也把“弱能胜强”的原则绝对化了。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多读厚积 ———读优秀作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释文题 “有无相生”一语出自《老子》第二章,原文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意思是说,有和无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这道理是永恒的。在老子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对立的双方是紧密相连,相反相成的。知文明理明主旨 本课选文阐释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反相成。正因为如此,老子在对立项的列举中,特别重视“柔”“弱”“贱”的一方,这就是著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老子再三强调:“弱也者,道之用也”“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等等。这除了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重视基础之外,主要是让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这就是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