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37356

《满江红》(秋瑾)教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217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满江红,秋瑾,教案
  • cover
《满江红》(秋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一、预习复习 1、导入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创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21cnjy.com 二、问题导学 1、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3、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用下列句式说话: 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21·cn·jy·com 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总结: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21教育网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