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1898

第一单元 六、有教无类 学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2694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单元,有教无类,学案
  • cover
六、有教无类 释文题 “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孔子的这句话是说,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 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明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学而不思则罔   通“_____”,_____ ②于吾言无所不说 通“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类 ②殆 (3)古今异义 ①中人以上 古义:_____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②至于他邦 古义: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4)虚词归纳 ①焉 ②以 2.词类活用 (1)求也退,故进之:_____ (2)由也兼人,故退之:_____ (3)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_____ (4)礼后乎:_____ 3.特殊句式 (1)回也非助我者也。 (2)起予者商也。 (3)其斯之谓与? (4)何谓也? (5)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6)绘事后素。 (7)礼后乎? 答:_____ 4.语句翻译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译文:_____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_____ (3)未知。焉得仁? 译文:_____ 文本名句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文外名句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卫灵公》) 2. (《论语·雍也》) 3. (《论语·先进》) 4. (《论语·公冶长》) 5. (《论语·述而》) 6. (《论语·卫灵公》) 7. (《论语·为政》) 8. (《论语·先进》) 9. (《论语·学而》) 10. (《论语·八佾》) 1.选文第3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答:_____ _____ 2.选文第9则和第10则,师生对话中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何启示? 答:_____ _____ 3.选文较为系统地阐释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请结合文本一一分析。 答:_____ _____ 你觉得在现实中,老师怎样做才是“有教无类”? 答:_____ _____ 知之·行之·思之 ①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1)“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②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2) ③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