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整合 [网络构建] [知识点回顾] 1.描述区域的特征。 2.日本和英国区域差异的比较。 3.我国区域差异比较。 4.描述区域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思考 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主要从哪些要素进行说明? 答案 ①地理位置;②自然条件;③社会、经济条件。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资料收集的方法 (1)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间接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集资料。 2.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 (1)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列表归纳等。 (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 (3)综合的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活动实例———分析长江流域不同区域的差异 1.收集资料:收集上游贵州省、中游湖北省、下游上海市这三个省市区域发展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2.整理分析:根据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图表等直观形式对这三个省市区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水利工程师,要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应对哪些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 (1)发电、供水、防洪、航运等效益和该工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地质基础、淹没范围以及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蚀等生态环境。 (3)国防安全等方面。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学校附近的乡村进行社会调查,收集到以下资料:“房屋多由红砖砌成,多朝向东南方;村民为增加经济收入,在同一块耕地上种植甘蔗、番薯等农作物,但每年农作物的产量不稳定。” (1)该地理兴趣小组的家乡在哪里? (2)影响该地区房屋朝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该地区每年农作物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该地理兴趣小组收集资料和探究该区域环境特征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答案 (1)珠江三角洲。 (2)采光。 (3)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台风灾害多。 (4)直接收集法,定性的方法。 方法点拨 分析区域差异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 所用主要方法 要求或意义 第一步:收集区域的相关资料 直接收集法 要针对目的,有重点地收集 间接收集法 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定性的方法 反映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概况和基本特点等 定量的方法 明确地理事象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 综合的方法 第四步: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分析区域差异的目的是对区域发展进行评价,并制订区域发展的规划,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材P24图1-4-1“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在长江流域的位置”,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收集资料,并根据教材P25活动1表中的有关数据(2001年),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区域 要素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市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状况 人均GDP(元)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根据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图表等直观形式对这三个省市区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①绘制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三省市GDP总量柱状图。 ②绘制贵州省、湖北省、上海市三省市产业结构饼状图。 (3)通过分析和比较,你认为这三个省市分别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市 资源优势 主要问题 区域发展阶段 答案 (1)如下表所示: 区域 要素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市 区位条件 长江上游,云贵高原东部,内陆腹地,交通不便 长江中游,水陆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