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6328

第二单元 二、王何必曰利 学案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6次 大小:2700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单元,王何必,何必,曰利,学案
  • cover
二、王何必曰利 释文题 “王何必曰利”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面对梁惠王对“利”的热切期待和渴望,孟子旗帜鲜明而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王何必曰利?”这句反问是对梁惠王追逐利益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孟子对“利”的极端唾弃,反问过后的一句“亦有仁义而已矣”,表明孟子对“仁义”的极力推崇和执著追求。“重义轻利”的思想是“王何必曰利”的真正内涵。 本课共选取了三篇短文。第一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劝说梁惠王要“后利而先义”;第二篇选自《孟子·告子下》,讲的是宋国学者宋到楚国去调解楚国和秦国的纷争,途遇孟子,孟子向他阐述“利”与“义”的关系;第三篇选自《孟子·尽心上》,阐述“利”与“义”的区别。 明主旨 本课所选三则文章,均是孟子阐述自己对“利”的看法的。孟子对“利”是极端厌恶的,他将因逐利而产生的危害阐述得具体而深刻。在利与义上,孟子极力主张“先义而后利”,“重义轻利”,孟子的这种把仁义张扬在私利之上的价值观,背后虽然摆脱不了君臣父子的传统观念,但可以启发我们审查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以及人生追求的社会弊害,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愿闻其指   通“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接 ②去 (3)古今异义 ①以罢三军之师 古义:_____ 今义:老师。 ②何以利吾家 古义:_____ 今义:家庭。 ③然而不亡者 古义:_____ 今义:转折连词。 (4)虚词归纳 ①其 ②之 ③而 2.词类活用 (1)不远千里而来:_____ (2)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_____ (3)亦将有以利吾国乎:_____ (4)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 (5)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_____ (6)孳孳为善者:_____ 3.特殊句式 (1)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先生之志则大矣。 (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4)何以利吾国? (5)说之将何如? (6)孟子遇于石丘。 答:_____ _____ 4.语句翻译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译文:_____ _____ (2)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译文:_____ _____ (3)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译文:_____ _____ (4)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 _____ 文本名句 1.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3.欲知舜与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文外名句 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 (《孟子·梁惠王上》) 2.   (《孟子·告子下》) 3. (《孟子·尽心上》) 1.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孟子的“义利观”,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答:_____ _____ 2.孟子赞扬舜“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从舜的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格? 答:_____ _____ 3.孟子的论辩颇有气势,试以本课三则选文中的第1则为例简析。 答:_____ _____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孟子说得有没有道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_____ _____ 舍小利以谋远 ①近日“可持续”一词频现诸多媒体报端,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成员都努力谋求“可持续发展”,(1)也就是长远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寻求改变。我们应“舍小利以谋远”,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来谋求可继续发展。同样,这种“舍小利以谋远”的态度也适用于方方面面,不失为一条良好的人生准则。 ②丹麦人钓鱼会拿把尺子量量钓到的鱼,将尺寸不够的鱼放归河中。有人或许会对这一做法生疑,辛苦钓到的鱼为何还要放回去,多可惜。但其实,这却是丹麦人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钓得到更多的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