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9010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学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533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明月,何时,我还,羁旅,乡思
  • cover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望 月 怀 远 ◎释标题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 ◎知作者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有《曲江集》。 ◎明背景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本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的怀念。 ◎品语言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赏析。 提示:可从意境、所写内容、运用手法等多角度赏析。 参考答案:这两句,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涵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请赏析。 提示:从这两个字写出的内容、达到的效果考虑。 参考答案:“怜”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的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析技巧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由望月而产生怀远之情,这种抒情方式叫_____;同时,这两句也运用了_____的描写手法,写实景的语句是“_____”,诗人想象语句为“_____”,这是虚景。 提示:了解抒情方式、描写方法的种类。 参考答案:触景生情 虚实结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4.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 提示: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情,结合语句赏析出直接抒发了什么情即可。 参考答案:颔联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 ◎悟意旨 5.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提示:从内容方面推敲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释标题 这是一首七律,是韩愈七律诗中的佳作。左迁,贬官。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侄孙湘,是韩愈爱侄韩老成的儿子,两家向来如同一家。韩湘听说叔祖父孤身上路,非常不放心,赶来和他同行,在离京师不远的蓝田赶上了韩愈。 ◎知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言郡望昌黎,故后人多称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散文家、诗人。他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明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