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课文的主题是 “月是故乡明”选编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本词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几缕怀乡的主题,意境深长。 教学目的 1、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学会“榆畔帐聒”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5、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5课的前两首古诗,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张籍那浓浓思乡情。那么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下古诗?请学生背诵。 2、当“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时候,张籍的内心涌动着“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乡之情。那么,在风雪交加的夜晚,纳兰性德又将流露出一份怎样的思乡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今天我们将用三步读诗法业学习这首诗: a.知诗人,解诗题。 b.抓字眼,明诗意。 c.想意境,悟诗情。 二、学习这首词 1、.知诗人,解诗题。 a.简介词这种诗的别体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常见的词牌名如:浣溪沙、水调歌头、鹧鸪天、临江仙、念奴娇、菩萨蛮、西江月、满江红、点绛唇、清平乐。词是诗的别体,词因为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21教育网 b.简介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满州人,清代词人,文学成就 以词为最,现存词三百四十二首。时人誉“清代第一词人” 少年聪颖过人,文武双全,与康熙十五年(1676,时年容若22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纳兰性德九年的侍卫生涯中,多次随从康熙出巡,足迹至塞外、关东、山西与江南等地。由于经常护随康熙到塞北与关外巡视,熟睹漠北之景,对行役之苦有深刻体验,固而他写下了大量边塞词。1681年,作者护驾巡视辽东,写下了此词。 2、抓字眼,明诗意。 学生自主读词,要求: a.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b.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c.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轻重缓急 。 根据注释理解词意 3.想意境,悟诗情。 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2·1·c·n·j·y 上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释义: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都点起了灯。 赏析: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下阙: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释义: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