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 第一学期 科 学 第八章 身边的溶液 第一节 溶解 1.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如:消毒酒精;生理盐水;碘酒等等 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不可溶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2.溶质:溶解在液体里的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3.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液体,常见的如水、酒精,汽油。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质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搅拌与否(搅拌使溶解速度加快) 温度高低(加温使溶解速度加快) 第二节 水以外的溶剂 1.生活中除了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一些物质的溶剂使用。 2.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碘和指甲油等不能溶于水,但却可以溶于其它溶剂。 3.干洗:利用水以外的更容易溶解污渍的溶剂,清洗衣物,并且该溶剂不会溶解衣物。 第三节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溶液的分类: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第四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1. 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是酸红、碱蓝,水紫(原)色 酚酞是碱红、酸和水无(原)色。 2. pH试纸: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蒸馏水变淡绿色 3. pH试纸特点:pH值在0—14之间 pH值小于7是酸性 pH值等于7是中性 pH值大于7是碱性 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值越大,碱性越强 第五节 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 1.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 2.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3.中和作用:酸碱混合时,会使对方的酸性和碱性减弱生成盐类物质和水。 4.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六节 酸雨 1. 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 2.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3. 酸雨的危害:(1)河流、湖泊酸化,导致水生物、植物死亡。 (2)土壤酸化,导致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 (3)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4)影响人体健康。 4. 预防酸雨的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第七节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1. 稀盐酸的腐蚀性:(1)稀盐酸可以与除铜以外的金属发生反应,反应速度快慢不一,生成氢气等,所以不能将稀盐酸存放在金属容器中。 (2)稀盐酸可以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这就是酸雨对建筑有伤害的原因。 2. 浓酸、浓碱溶液腐蚀性非常强 3. 强腐蚀性溶剂的保存:阴凉通风处,用抗腐蚀性材料做器架。 4. 酸碱灼伤处理:被酸灼伤应该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弱碱溶液洗涤,最后用水清洗,如果有水泡应涂紫药水。若被浓硫酸灼伤,切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先要用布将浓硫酸擦去,然后再用上述的方法处理。若被浓碱灼伤,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酸清洗。 5. 实验后酸性碱性废料的处理 第九章 电力与电信 第一节 电力的应用 第二节 电路的连接 1. 四种基本电路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力;导线:输送电力;开关:控制电路;用电器:消耗电力 2. 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没有形成回路) 闭合电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形成回路) 短路:电源正负极短接造成大量电流通过,电池报废,非常危险。 3. 使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①要有电源;②电路呈闭合电路 4. 串联:依次连接;并联:并列连接 5. 导体: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如金属。 绝缘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 第三节 电路元件及简单的电路图 四种基本电路元件: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的画法: 第四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①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②串联电路中,一个灯泡坏,另一个灯泡不能工作(会使电路成短路状态) ③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的亮度减弱 2. 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两条分支电路相互没有影响。 第五节 电流,电流表及其使用 0. 导体:导体中的电子可以在原子之间穿梭往来———自由电子 绝缘体: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