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67502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5613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必修
  • cover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寒夜森森,是谁乘醉意朦胧在挑灯看剑?孤梦千回,是谁在梦里策马扬鞭?旌旗猎猎,是谁在千里之外能听见塞外翻弦?是你,孤旅漂泊的游子,壮志难酬的将军,失意落寞的词人。 南归之后的你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管,你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你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门;你是一个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八百年前的慷慨悲歌。 1.走近作者 生平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做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 主要作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2.背景解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之时。 辛弃疾原来在北方抗金,后因起义军失败而渡江南下,但南宋小朝廷对他有诸多猜忌,而他仍怀着满腔热切希望,写了《美芹十论》上奏皇帝。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南宋朝廷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宋史本传》)为理由,不予理睬。报国无门,壮志难申,辛弃疾这时心中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 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遂成此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66岁了。他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3.文化常识 【建康】 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东晋、孙吴、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是中国在六朝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吴钩】 春秋时期吴地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例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楚天】 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这一带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辖。泛指南方。例如:楚天千里清秋。 【元嘉】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例如:元嘉草草。 1.字音识记 鲈鱼堪脍(  ) 孙仲谋(  )  佛狸祠(  ) 遥岑远目(  ) 玉簪(  ) 螺髻(  ) 揾泪(  ) 倩(  ) 胥(  )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1)可惜流年 古义:_____。今义:_____。 (2)尽西风,季鹰归未 古义:_____。今义:_____。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义:_____。今义:_____。 4.词类活用 遥岑远目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