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709

秋词(其一)》教案1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245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秋词,其一,教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秋词》教案1 教学目的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首诗。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二)研习课文   1.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春朝(zhā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引:引发。   4.晶析鉴赏。   问: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体会“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蕴,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5.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布置作业   读刘禹锡《秋词》之二,想想与课文所选《秋词》有何异同,写一篇阅读笔记。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嗾(sǒu)人狂:使人发狂。嗾:数,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采桑子·重阳》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毛泽东的文学常识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词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默写这首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词的背景,搜集有关知识。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词句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和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而且也是一位大手笔的文学家,他的讲话收在《毛泽东选集》(五卷),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等。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词(板书题目)。领略这位伟人在文坛上的风采。   二、解说题目:   采桑子,词牌名。重阳,题目,即阴历九月份初九重阳节,本词是一首战地颂歌。   三、写作背景:   (归纳学生搜集的资料)1929年5月开始,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开进闽西扩大革命根据地。这年九月,赣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由于同年6月,红四军党内领导者之间在军队建设的一些原则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毛泽东提出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不应盲目攻打大城市等主张,一时未能为多数同志所接受,因而受到排挤,被迫离开领导岗位。后由于患病,只好在永定金丰山区养病。9月,病中的毛泽东坐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