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89982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4学案:第6课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4375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
  • cover
第6课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雨果(1802—1885),生于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雨果自幼多才多艺,尤其热衷于文学,9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获法国学士院征文奖,18岁时获“文艺竞赛硕士”荣誉,被誉为“神童”。后来主要写小说,其作品多反映对政治的关注。1851年,因反对路易·波拿巴的独裁专制而遭到迫害,开始了长达19年的国外流亡生活。1870年,他回到巴黎,继续参加政治运动。1885年5月,雨果病逝于巴黎,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遗体也被送到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主要作品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评价   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一)背景链接 1830年七月革命后,雨果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对于创作的缘起,作者在原版序言中说:“数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RKH(希腊语‘命运’的意思,编者注),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经岁月侵蚀,黑黝黝的,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观其字形和笔势,呈现峨特字体的特征,仿佛是为了显示这些字母系出自中世纪某个人的手迹,这些难以描状的符号,尤其是它们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作者左思右想,这苦难的灵魂是谁,非把这罪恶的烙印,或者说这灾难的烙印留在这古老教堂的额头上不可,否则就不肯离开这尘世。”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刻的体验,他开始了创作,他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二)博览悦读 黑暗世界里的一抹阳光 ———爱斯梅拉达形象赏析   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着力塑造的一位女性形象,她天真貌美,心地纯洁善良。在她身上,外表美与心灵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突出了小说呼唤人性真善美的主题,表达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如伽西莫多外表的丑与爱斯梅拉达外表的美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克洛德人性的丑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人性的美与观刑群众人性的丑的对比。正是在这一系列对比中,爱斯梅拉达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爱斯梅拉达有着无与伦比的外貌美。在小说中,爱斯梅拉达一出场就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圣母院前的广场,也照亮了围观群众的眼睛。她是仙女,是天使,她的身材苗条,修长挺拔,肤色棕褐,双腿纤细,舞姿迷人,眼睛乌黑闪亮,眨动之间电光闪闪。她美得超凡脱俗,如诗如画,光彩照人;她天真烂漫,热情洋溢,富有生命活力,她的美使穷诗人甘果瓦心迷神醉,使丧失人性的副主教克洛德原始的欲望复活,连阅人无数的花花公子弗比斯也不能自持。 爱斯梅拉达有着纯洁善良的内心世界。当伽西莫多被捆绑到刑场上的时候,受到的是人们无情嘲笑;当伽西莫多承受刽子手的笞刑的时候,得到的是群众的厌恶和憎恨;当伽西莫多因受刑而饥渴难耐的时候,招来的是人们的哄笑。这个时候,唯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亲自上前喂水,当爱斯梅拉达把水葫芦举到伽西莫多的嘴边时,伽西莫多流出了平生的第一滴眼泪, 很显然,这是感动之泪,是悔恨之泪,也是觉醒之泪。爱斯梅拉达的举动也引起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呼,有理由相信,她的这一举动,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良知。由此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就像她的美丽,如熊熊火焰,光芒四射,在黑暗的世界里显得那样明亮,照出了专制和反动教会的卑劣、小人的虚伪,点燃了伽西莫多对真善美追求的希望,感动了围观群众的心灵。 爱斯梅拉达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她可以不计前嫌,帮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伽西莫多,表现了她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同样,她也十分爱惜自己的生命,尽管生活艰苦,但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快乐地生活着,她用歌声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