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95494

3.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件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9757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3)中国政府主动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2.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    代表团时(双方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首次提出。 3.完善: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1955年在       上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印度亚非会议--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b)1.日内瓦会议(1)时间、地点:1954年、日内瓦。(2)会议主题:和平解决    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4)中国作用: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展,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5)意义: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朝鲜--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2)召开:1955年,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        的万隆举行会议。 (3)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4)中国作用:周恩来提出“      ———方针,得到各国代表赞扬和拥护,并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5)影响: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迎来亚非民族独立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印度尼西亚求同存异--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辨析思考“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和内涵提示(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存在的矛盾和分歧。(2)内涵:“同”是指相同的历史遭遇,即都曾遭受殖民主义的压迫,和相同的历史任务,即都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维护世界和平;“异”是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外交关系的突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1.原因(1)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及对中国的支持。(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逐渐破产。(3)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中国政府为恢复合法席位进行了长期斗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史实: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乒乓外交”漫画3.意义:是新中国外交战线的一次重大胜利;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中美关系正常化(b)1.地位: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2.原因(1)中国: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②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③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2)美国:①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③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过程(1)1971年4月,“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发表公告,震动世界。(3)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    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