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11412

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解析版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4870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学期,解析,试题,历史,期末
  • cover
高一历史第五次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卷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其意图是 A. 扩大地方的权力 B.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 整饬地方的吏治 D. 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 【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各省实行一定的分权,而设总督管理一省或几省的事务,以偏重地方军事治安为主,同时“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目的是为了能做到总理地方事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B正确;明清时期除了总督外,还有地方的省级行政机构,都直属中央管理,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A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地方吏治的整饬,故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总督体现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不是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 2. 下图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中的一幅截图。该纪录片还介绍称“三司”分掌地方军政、行政、监察。这一画面主要反映了 A. 明朝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及职能 B. 明清时期故宫里所设机构的演变 C. 明朝行政、议政、决策民主化特征 D. 明朝中央行政机构 【答案】A 【解析】由题中的图可以看出,明朝中央有皇帝、内阁、六部、督察院、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地方机构有分掌地方军政、行政、监察的“三司”,所以A符合题意;BC与史实不符,D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BCD。 3. 宋代文天祥说:“本朝惩五季之乱,消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浸弱,故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文天祥在此强调的是 A. 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 B. 宋代中央集权软弱无力 C. 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 D. 宋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实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弊端,但是造成了“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说明这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故选C。AB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不符合事实,故排除ABD。 4. “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周是中国“家天下”的开始 B. 周代分封制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 D. 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中国“家天下”是从夏朝开始的;西周时期分封制度的对象包括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和先代贵族;中央集权制是从秦朝开始的,故ABD三项本身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 5. 据《旧唐书职官》记载:“有唐以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其次以流外入流(未被编入正式官职,但任满2一定年限之后,经过考试合格,可以到吏部参加栓选后授官)。若以门资入仕,则先授亲勋翊卫,六番随文武简入选例。又有斋郎、品子、勋官及五等封爵、屯官之属,亦有番第,许同拣选。”据此可知 A. 唐代的选官途径有三种 B. 未被编入正式官职的小吏无缘做官 C. 科举制是当时最重要的选官途径 D. 以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说明唐代入仕官员中的“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以流外入流”都是经过考试得以授官的,但是还有“以门资入仕”的旧式以门第为标准的入仕途径,虽然科举制产生于隋朝,但是到唐朝依然有门第入仕的途径,所以D的说法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干中的材料,AC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BC。 6. 1859年,清军与英国和法国军队大沽口之役后,咸丰帝说:“惟驭夷之法,究须剿抚兼施,若专事攻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