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1325

空气占据空间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52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空气,占据,空间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设计相关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空气和知道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力图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空气与其它物质一样,可以占据空间。 教材第一个探究活动是让学生对占据空间有一个初步认识。第二个探究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空气占据空间。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对空气的无色、无味、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等性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比较清晰的表达交流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师:底部被剪平的带盖可乐瓶1个、蜡烛1支、泡沫底板1块、水槽1个、底部打了孔和没打孔的矿泉水瓶各1个、气球2个。 生:每组准备:水槽1个、玻璃杯1个、餐巾纸1张、气球2个、底部打孔的带盖矿泉水瓶1个、乒乓球1个。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师:我能利用这个没有底的可乐瓶变魔术,让水面的这支蜡烛在水底燃烧,信不信?如果成功了,别忘了给我一点掌声。我还能让蜡烛又浮到上面上来呢!(师演示并成功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 师: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释,不论对错,老师不予评价。 让现实与原有认识经验产生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是为后面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供了参考和启发。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空间”、“占据”。 (教师指着空烧杯让学生观察) 师:这是烧杯,它里面的部分就是烧杯的空间。(板书:空间) 师:现在我把这杯水倒到这个杯子里,这个杯子的空间被水给怎样了?(占了)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板书:占据)咦,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溢出来)真的吗?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水满了出来) 师:而且,提起石块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看来,在—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 学生观察并跟随老师的演示实验积极思考。 学生各抒已见。 用直观浅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占据的含义。 2、空气占据空间。 (1)猜一猜———提出假设: 师: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师在原“空间”二字前加板书:空气?) 学生猜测。 根据已有的经验作出合理的猜测。 (2)做一做———探究验证: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等4组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课件展示材料照片)。你能不能利用这些材料想办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 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将实验过程想的更完善。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有了好点子,赶紧动手做一做吧! 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习惯,如:是不是都整理了材料。 学生思考并回答,初步尝试设计实验。 面对分了组的材料,学生会有目标的使用材料进行实验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创新发散思维。同时, 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实验目的更明确,实验方法更严谨。 (3)说一说———得出结论: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的实验都很捧!对于学生在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