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21604

登鹳雀楼 教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06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登鹳,雀楼,教案
  • cover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知道诗歌的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释题,感知全诗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登",要求读准后鼻音。复习“登字头”,指名拼读“鹳”。复习“三拼音节”。   3、解题。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   要求:老师很想朗诵这首名诗,可以吗?请孩子们认真听老师朗读,看看字音是否读得准确到位?   学生评价。   2、自读,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   (2)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需要给大家提个醒?在难读的字下做上记号。   (3)学生交流,练读难读的字。   (4)小老师教读难读的字。   3、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学生抢读,教师重点指导“登”、“雀”、“鹳”的字音。   (2)教师抽读,适时鼓励。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识字,分四人小组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师生共同交流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入”,将“入”与“人”比较记忆。   3、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第三题的“描描写写”,为自己满意的字画上“★”。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指导读诗,读出节奏。   (1)请生赛读,师生共同评价。   (2)根据评价,画出诗的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朗读吗?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自己练习练习。   (3)同桌孩子比赛朗读,互相评价。   (4)全班齐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图文对照,了解诗意。   (一)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理解意思。   2、指导观看课文图,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 (1)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字是"靠着"的意思。(依) 那滚滚的黄河水又将奔向哪里呢?你能说说黄河的流水声吗?你能把黄河入海的气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读   (2)引导学生理解"尽",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3)指名说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靠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3、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三、四行 1、设置情境:太阳从遥远的山边落下,天空中布满灿烂的云彩。黄河滚滚向大海奔腾而去,发出巨大的声响。可是,在遥远的山那边,景色是不是更加吸引人,大海中的波浪是不是更为壮观呢 你想不想看到呀?其实诗人王之涣也想看到。小朋友们想想要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   2、读一读诗文,再举手说一说。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就是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诗句的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5、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板书: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6、是呀,只有站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