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482388

5 自制小乐器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28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自制,乐器,教学设计
  • cover
《自制小乐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制小乐器》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自己制作小乐器的实践活动巩固先前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活动1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经过实践,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制作乐器的简单技能;另一方面认识到,材料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也不同,让学生了解声音与材质有关。活动2主要以学生自己活动为主,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设计、制作、演奏乐器和交流、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究。【出处:21教育名师】 学情分析 本课是声学单元中的第三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对《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明白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现代家庭普遍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大多数的城市儿童都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乐器。乐器可以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以乐器为探究内容会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兴趣。通过自己制作小乐器的实践活动,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简单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 1.能按照书上的要求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鼓。 2.能按照计划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3.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4.能说出本组和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小乐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按照计划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难点:说出本组和其他组制作的小乐器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小乐器。 评价任务 1.认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2.通过实验观察将物体振动状态和声音变化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胶带、剪刀,各种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乐器 1.探究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天都为大家准备了哪些乐器?(在暗箱内分别演奏) 生(认真倾听,一一辨认):沙槌,碰盅,木鱼,串铃…… 师:想不想亲自玩一玩? 生:想! 师:一会儿老师就把乐器发给大家,你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玩。不过,等会儿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生:我发现使劲儿摇沙槌时它的声音就特别响,轻轻摇沙槌时它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小。 生:我也是,我发现使劲儿敲木鱼,你们听(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特别大。我轻轻的敲木鱼(演示),它发出的声音就小多了。2-1-c-n-j-y 师(观察全班的表情):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那你们认为声音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是不是用力的大小?(板书:力量大—声音大,力量小—声音小)21*cnjy*com 生:用的力气大,物体振动的厉害,声音就大。我使劲儿敲木鱼的时候,手特别麻;轻轻的敲木鱼,手就感觉不太麻。【来源:21cnj*y.co*m】 师:手感觉麻说明什么? 生:咱们研究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他感到手麻就是因为敲木鱼的时候木鱼在振动。(老师用期待的目光鼓励他继续讲下去)“手特别麻”就说明木鱼振动的厉害,“手不太麻”说明木鱼振动的不厉害。 师:看来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板书:力量大—振动强—声音大,力量小—振动弱—声音小) 师:你们同意吗? 生:嗯,同意。不过我还有别的发现:敲木鱼不同的地方,它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生:我发现沙槌、碰盅、木鱼、串铃……它们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边演示):沙槌发出“沙沙”的声音,碰盅发出的是“叮叮”声,木鱼的声音像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