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机械是什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感知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功能。通过“让学生徒手完成活动和借助工具完成活动”的不同体验,感知各种工具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从而初步了解机械的含义,为学习最简单的机械埋下伏笔。寻找教室内外的机械,记录它们的运动方式与功能,既能深化学生对“机械能方便生活”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通过动一动、看一看,并用文字做实验记录的探究能力。这样,本活动从整体感知入手,统领本单元的全局,为后面三个个体研究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合理的铺垫。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他们对于“机械”的认识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能并能不完全理解。学生根据定义在寻找机械的过程中,也许有些东西讲不清楚究竟是不是机械,不过这都不影响教学目标;相反,还会调动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的愿望,这就是小学科学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学习目标 1.能认识身边的机械,用文字记录身边机械的运动方式和功能。 2.了解机械的发展史,利用身边的机械解决实际的问题,体验机械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3.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机械,寻找身边机械,记录其功能。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机械进行解决问题。 评价任务 1.根据定义,能找出我们身边存在的机械。 2.通过使用机械体会机械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 重物、滑轮、绳子、盖紧盖的桶、剪刀、纸、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分别徒手和借助工具完成各项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它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不借助任何东西,只用我们的双手,来完成下列活动: ①撕一个圆片。(用剪刀) ②打开盛有巧克力的紧桶盖。(用钉锤、螺丝刀) ③将重物移到五层楼高。(用电梯) ④抱起自己的老师。(用跷跷板、滑轮) ⑤提起自己。(用滑轮) ⑥一天之内到达300千米以外的地方。(坐火车、汽车) 2.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展开想象,交流。 3.师:假如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呢?怎样才能做这些事情呢? 4.开放学生思维,用徒手和采用工具进行对比,说说自己的体会,体会机械给人带来的方便。 二、交流 1.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此类机械很多,小到尺子、小刀、笤帚、缝衣针,大到飞机、汽车、航空母舰等,只要是为了省力或方便而使用的工具或装置都叫机械。请大家想一想,你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机械呢?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想到得多? 2.同桌间交流,师点名说,做出评价。 三、活动体验与交流 1.师: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机械都非常熟悉,这说明你们都是爱观察,肯动脑的好学生。其实就在我们教室内外也有很多机械,你能找到,并说一说它们的运动方式和功能吗? 2.教师内外的机械有这么多种,它的运动方式和功能也不一样,如果只凭借我们的大脑能记住这些吗?该怎么办? 3.生交流:用文字记录下来。 4.好,那我们就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吧。 5.以小组形式发小科学记录本。 6.开始小组找一找,记一记活动。 7.请小组代表说一说,评价表扬。 四、阅读:了解机械的发展历史 机械是人来伟大的创造,如同延伸了我们的肢体,加大了我们的力量,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你了解机械的发展历史吗?机械让我们的衣食住行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教科书举的只是机械发展史的一个小小的侧面,就在我们家庭内外,到处可见机械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用一段话或一篇小文章把它们记录下来吧。 教学反思 学生们已经开始独立地进行一些探究活动。他们开始对一些问题进行具有挑战性的思考,能够选取自己认为可以进行的方式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开始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在课前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