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天上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谁在天上飞”这一课的目标是了解学生对飞行物的认知程度。首先以游戏的形式轻松引入,回顾自己所知道的能飞行的物体。然后,以知识接龙的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将集体的智慧吸纳进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再引导学生把知道的飞行物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图片、模型、文字等,丰富和巩固已有知识经验。最后,举行一个小小飞行展示会,把同学们的作品摆放整齐,配上说明和精彩的讲解,使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飞行物的探究上来。通过这个活动,老师对学生的水平也能了解得比较深入了。 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会了应用实验、调查、观察、查阅等途径搜集实事与证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更加巩固这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说出已知的飞行物体。 2.能举办小小飞行展示会。 教学重难点 尽可能多地展现飞行的物体。 评价任务 1.能尽可能多地说出会飞行的物体。 2.能够用合适的方式(制作、绘画等)展现飞行的物体。 教学准备 硬纸卡、纸、彩笔、剪刀、胶水、塑料瓶、泡沫塑料等。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儿时唱过的一首歌《谁会飞》? 生:(齐说)记得。 师:大家一起唱好不好? 生:(齐说)好。 (学生同唱儿歌《谁会飞》) 师:儿歌中唱到鸟儿能在天空中飞,那么还有谁能在天空中飞呢? (学生们纷纷举手) 二、小组比赛 师:有这么多同学知道呀!那么,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每组同学尽量多地搜集能在天上飞行的物体,然后小组之间比赛,每组每次说出一个能飞的物体,不能重复,比一比,哪个小组说的最多,一共能说出多少个。 (各小组开始活动,大约5分钟后) 师:各小组搜集整理好了吗? 生:(齐说)整理好了。 师:比赛开始!从第一组开始。 第一小组:(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1:火箭在天上飞。 生2:热气球。 生3:蒲公英。 生4:白云。 生:不对,白云不是在天上飞,而是在天上飘。 师:你说得很对,但通常意义上讲的飞,是指物体离开地面在空中的运动。 (继续) 生5:星星。 生6:飞鱼。 第二小组: 生1:树叶。 生2:宇航员。 生3:飞船。 生4:蝴蝶。 生5:蜻蜓。 生6:蜜蜂。 第三小组: 生l:飞燕。 生2:飞机。 生3:瓦片。 (学生哄堂大笑) 生:瓦片怎么会在天上飞,真是笑话! 师:说说你的理由,瓦片为什么能在空中飞。 生:我是在电视上看到发生龙卷风时,瓦片在空中乱飞,而且还能把人卷到空中飞行。 师:太好了,你很善于观察,很爱动脑筋,你说的没错,但那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现象,今天我们所说的是在一般自然条件下能在天上飞的物体。 (继续比赛) 生4:萤火虫。 生5:卫星。 生6:剑龙(恐龙的一种)。 …… 三、小制作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来这与我们平时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师:其实,能在天上飞的物体真是不胜枚举。有的是靠自身的力量在空中飞,如蝴蝶、蜜蜂等;有的靠风的力量,如蒲公英、树叶等;有的靠人为的力量,如火箭、飞机等。像星星以及其他天体则属于与前面不同的情况。 师:通过交流,大家对飞行物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不同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比如文字、图片、模型、绘画等) 生:我会绘画,我把蝴蝶画出来吧! 生:我会折纸飞机(许多同学都表示会折)。 生:我知道热气球是怎样在天空中飞的,我把热气球画出来,然后再配上文字说明。 师:这个同学既会画还会写。 生:我们几个会做火箭模型。 …… 师(小结):大家通过文字、图片、绘画、手工制作等不同的形式,把天空中飞行的物体表现出来,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四、展示交流会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飞行物。以小组为单位,将我们的作品进行适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