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4张PPT。9 《家》的序和跋 巴 金 谈到“家”,我们并不陌生,就在第一课我们就学习了周国平的散文《家》,领悟了作者对家的赞美和哲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现代作家巴金为自己的代表作小说《家》写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家〉的序和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理解文题,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重点) 3.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难点)学习目标巴金(1904—2005),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以及晚年所著随笔集《随想录》。 认识作者1.文学常识。 “序”和“跋”是一种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主要内容、创作意图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有的“序”和“跋”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等),主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请别人写的称“代序”,作者自写的称“自序”。“跋”放在书的正文后面,主要叙述书的内容或作补充说明。“跋”实际上就是“后序”,一般都由该书作者自己撰写。 2.了解《家》。 《家》这部小说通过对高家的描写,突出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特征,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及当时封建家庭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同时还反映了封建家庭对青年一代的摧残。 扉页( ) 动荡( ) 魔爪( ) 诅咒( ) 幼稚( ) 累赘( ) 积愤( ) 哑子( ) 妥当( ) 摧残( ) fēidàngmózhòuzhìzhuìfènyǎtuǒcuī cán课时检测激流:湍急的水流。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 说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累赘:文中指文字不简洁。 默读课文,理清条理,把握内容。 将“序”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大意。 第一部分(1—4),表明作者对生活的积极看法。这个看法是有一个过程的,可见作者的认识是先进的,积极的,并且触及了生活的本质。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5),阐明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因为对生活有了积极的认识,作者便毫不犹豫地加入生活的激流中去。在生活中,他是一位在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第三部分(6—7),讲述自己以文学为武器,对生活的抗争。“我还要征服生活”———这便是作者“搏斗”的过程和“搏斗”的决心。将“跋”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大意。 第一部分(1),充满激情地表述自己创作《家》的动机。 第二部分(2—5),指出《家》的不足,赞美青春的美丽。阅读“序”,小组讨论: 1.课文中列出几个文学家,作者列出这些文学家的用意是什么?他们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 托尔斯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罗曼?罗兰———为的是来征服它; 鲁迅———是一条道路。 2.作者认为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其理由是什么? 尽管“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却仍然看见征服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 3.由此,你可以看出早年的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这个时期的巴金又是如何评价的? 他是一个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但由于思想的局限,早年的作者在文中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迷惘。 4.可以从作者的这篇序文中看到他是用什么去同黑暗搏斗的吗? 他走上了一条当年许多青年们走的道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这就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动机。5.《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