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39342

11*核舟记 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6625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舟,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11.《核舟记》第二课时 学 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强化文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3.进一步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 重点难点: 1. 筛选主要信息,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2.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 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查漏补缺 1.《核舟记》选自清朝 编著的《 》,作者 , 朝人。本文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属于一篇 文。 2.“核舟”的主题是 ,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 ”;“ , ”。 左边的刻字出自《 》,右边的刻字出自《 》。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 !21教育网 一词多义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舟首尾长八分有奇。 ( ) 可 珠可历历数也。 ( ) 高可二黍许。 ( )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 ) 其人视端容寂。 ( ) 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核舟”的?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哪些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自主学习,探究未知 将你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之处卸载下面横线上。(至少两处) 自主写作,迁移扩展 请借鉴本课的衬托写法,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写一个片段,可以是一个人,一种物品,一处景色。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查漏补缺 1.涨潮,《虞初新志》,魏学洢,名,说明 2.“大苏泛舟赤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赤壁赋》《后赤壁赋》 技亦灵怪矣哉 3.手艺奇妙,零数,可能,大约,一端,端正 4.列数字,突出雕刻者技艺高超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本文写“核舟”整体只有两句话,一句说长度,一句说高度,突出了这件雕刻品的大小。以下写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雕刻品主体部分;上面是题款,系雕刻品的附属部分。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为奇。 令人感到奇特的是,写船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启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写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而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2.本文语言简洁、生动,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不只貌似,而且传神。 3.(1)结构精致。 文章的结构是说明文中最常见的“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它以“核舟”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详有略地对“核舟”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述和说明。再加上准确、简练、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充分展示出这件明代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的特点,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核舟”和它的制作者的 突热情赞美和高度评价。 (2)顺序独特。 文章写“核舟”的正面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这样写的好处是: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核舟”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先写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船尾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三位游者的,所以最后写,这样显得主次分明。21世纪教育网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