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549052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380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探究,实验,馒头,口腔,中的,变化
  • cover
探究实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概括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学习,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教学方法】 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通过实验、学生自学、讨论等手段,使学生很好的掌握此部分知识。【课时设计】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口腔的消化”的用具;馒头、刀、消毒棉絮、镊子、烧杯、试管、碘液等。 2.学生准备:一小块馒头;食物在口腔消化的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 【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首先,请同学们品尝事先准备好的馒头,仔细咀嚼一下,说说自己的体会。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腺有关? 作出假设:由同学们拓展思维,作出不同的假设。 制订计划: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实施计划: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21教育网 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21cnjy.com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⑴⑵⑶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A B C 将A馒头碎屑放入⑴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进行充分搅拌。 将B馒头碎屑放入⑵号试管中,注入2ml清水进行充分搅拌。 将C馒头放入⑶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不进行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1·cn·jy·com 4.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思考: (1)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2)取唾液前为什么要用凉开水漱口? (3)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 学生回答: (1)模拟人体口腔温度,酶在37℃时作用效果最好。 (2)清除口腔内的杂物,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3)馒头中的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所以有甜味。 实验现象:1号试管不变色;2号试管变蓝色;3号试管部分变蓝色。 观察所做实验并得出结论:淀粉遇碘变蓝色。 (1)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淀粉被分解 (2)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淀粉没被分解 (3)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淀粉被部分分解 分析讨论: (1)牙齿、舌头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食物,均不改变淀粉的分子结构。唾液能使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联系:均可促进淀粉的分解。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唾液淀粉酶) 【板书设计】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馒头在口腔中有哪些变化? 作出假设: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麦芽糖。 制定计划:小组讨论 实施计划:小组讨论 表达及交流:(1)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淀粉被分解 (2)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淀粉没被分解 (3)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淀粉被部分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新课程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了食物在口腔中变化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体验、去感知,使学生感受到消化系统的重要,感受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明白病从口入的道理。成功之处:学生自发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自主获取知识,达成共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足之处: 探究教学过程略显僵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仍不够紧密。探究式教学要使学生的学习基于他们自己的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