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553340

《跷跷板》参考教案2

日期:2025-09-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35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跷跷板,参考,教案
  • cover
《跷跷板》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学探究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 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 3、愿意与人合作交流。 4、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 2、了解中的平衡现象。 【教学重点】 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平衡原理。 2、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对杠杆尺平衡作出假设性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在电视上都看过芭蕾舞表演吗?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吗? 2、教师谈话:多么好看的舞蹈啊,你能像芭蕾舞演员那样为我们大家表演吗? 3、学生活动:在座位周围模仿动作。 4、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生1:脚尖站不稳。生2:东倒西歪的。生3:胳膊伸开比较好…… 教师谈话:确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你玩过类似的游戏吗?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接触到的典型保持身体平衡的实例,并去模仿,通过情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后面对跷跷板平衡规律的探究提供感性的认识。】 二、探究活动。 (一)发现平衡现象 1、大家想一想,你是怎么玩跷跷板的? 2、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 4、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可能会这样说:生1:有的跷跷板两边是平衡的。生2:跷跷板有的一头高、一头低。生3:小孩能把大人给跷起来?生4:小孩怎么就能把大人跷起来?生5:怎么样跷跷就平衡了……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提出这么多心中的疑问,原来跷跷板中还有这么多科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呢? 21教育网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以问题开始,从学生熟知的玩跷跷板活动中感到困惑,提出疑问:“怎样跷跷板就平衡了”,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21cnjy.com (二)探索平衡的方法 6、到底怎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玩跷跷板时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先猜一猜。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大胆猜测一下,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8、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生1:两端一样长时。生2:两端放的东西一样重时。生3:重的一端短一点,轻的一端长一点时。生4:支撑点放在中间时…… 【设计意图: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头脑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经常玩跷跷板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科学学习时,可以根据这些积累对于“怎样能使跷跷板平衡”这个问题,进行大胆地猜想和预测,激发了学生探究、实践、验证的欲望。】 2·1·c·n·j·y 教师谈话:同学们积极动脑,作出了这么种预测,那么这些假设对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做实验) 9、对呀!实践出真知,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提出的猜想,选择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怎样来实验呢?制定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10、学生分小组活动,制定方案。 11、组织学生交流组的实验方案,教师作出指导性评价,交流后各小组修改完善方案,并要作好记录。(出示记录方案表)2-1-c-n-j-y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探究的能力,已能独立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给学生以空间和信任,他们自主完成探究方案,明确实验的方法,在讨论交流中,逐步完善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思维。】 2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