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交响曲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感受与表现,学生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各个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能够感受音画作品的美,能够对音乐与画面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索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能感受音乐的各要素,旋律,速度,力度,音色,情绪。 教学难点:对音乐主题的听辨和把握。 教学方法:示范法,模唱法,直观教学法,体会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管乐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音画,谁用自己的语言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音画。 (教师出示音画定义) 师:出示一幅图画,并提问:观察到了什么? 这里有三段音乐,选择一段音乐适合这幅图画? (教师播放三段音乐) 师:今天我们来听赏一首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引入课题。 二、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师:提问:首先我们来听第一部分,听音乐有几个音乐主题? (教师出示音乐主题:A B) 生:聆听音乐并思考有几个音乐主题。 师:出示一段文字,简要介绍这段音乐内容: 在中亚细亚单调的沙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曲调。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护卫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恙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21教育网 师:现在我们来听俄罗斯歌曲的曲调,提问: 主题演奏了几次?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表现了什么画面? (教师播放第一主题) 生:聆听音乐并思考。 师:(教师出示主题———2次,乐器———单簧管/圆号,画面———辽阔,寂静的草原) 师:现在我们唱一唱这段俄罗斯曲调,提问: 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教师弹琴,带领学生用“U”模唱旋律) 师:我们请单簧管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段,再次感受一下。 生:单簧管同学演奏。 师:我们再请萨克斯同学演奏一段,比较一下,哪种乐器演奏起来更合适? 生:萨克斯同学演奏。 生:比较两种乐器。 师:现在我们再唱一遍旋律,并用手画出旋律线。 生:跟随教师边唱边用手画出旋律线。 师:提问:旋律线是怎样的?力度怎样? (教师出示旋律线条,音乐形象———草原,力度符号———pp) 师:接下来听赏连接部,提问: 音乐形象是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聆听并思考。 师:(教师出示音乐形象———骆驼的脚步声,乐器———低音提琴) 师:请大家跟随音乐用弹舌来模仿骆驼的脚步声。 生:跟随教师做模仿。 师:接下来听赏第二主题,东方主题,提问: 主题演奏了几次?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情绪怎样? (教师播放第二主题) 生:聆听并思考。 师:(教师出示主题———3次,乐器———英国管,情绪———抑郁,紧张) 师:主题出现了3次,3次有没有不同?作曲家安排的意图?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商队行走在高低起伏的沙漠上,因此主题有强弱高低。 师:提问:情绪抑郁,紧张,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商队驮着货物,小心翼翼,担心有强盗来抢夺。 师:我们唱一遍这段旋律,并画出旋律线。提问: 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跟随教师用”U“模唱。 师:(教师出示旋律线,音程———级进,节奏———密集,装饰音,附点,三连音) 师:我们请长笛同学为大家演奏,感受一下。 演奏两遍,第一遍没有装饰音,第二遍有装饰音,提问: 有和没有装饰音,有什么不同感受? 生:聆听并思考。 师:教师总结: 加上装饰音使旋律婉转,细腻;级进的音程使旋律徐缓如歌;三连音和附点使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