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00830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实验班)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2247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实验班,历史,次月,第三,学期
  • cover
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实验班)第三次月考 高二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21世纪教育网 2.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A.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不断交往的过程 B.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D.中原先进文化向边疆扩展的过程21教育网 3.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 A.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有利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21·cn·jy·com 4.下列关于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说法有误的是 A.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属统治阶级 B.幕府与藩国并存 C.士、农、工、商属被统治阶级 D.强化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5.图再现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实质上是 A.“塞私门之请”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承认土地私有 D.实行“田里不鬻”原则 6.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7.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  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8.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 D.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9.“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可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鞅变法的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等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③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④商鞅变法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王安石变法的失败说明宋朝 A.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十分激烈 B.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激烈 C.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十分激烈 D.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 1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事件,正确的是 ①打开朝鲜的门户②吞并琉球③侵略中国台湾岛④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①④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①制定官吏傣禄制,严惩贪污 ②设立三长制 ③迁都洛阳 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关于德川幕府实行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幕府的统治 B.按身份等级确定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C.工商业者大都住在城市,但仍受歧视 D.天皇、将军、大名、武士都属于“士”这一等级 14.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 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 A.培养人才 B.开启民智 C.普及科学 D.废除八股 15.新政的推行,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主要原因是 A.维新志士要推翻君主制 B.新政法令要推翻清政府统治 C.新政法令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D.新政反映了人民的反帝要求 16.“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 B.种族成见 C.浪漫性格 D.厌世心态 17.下列不属于穆罕默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