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06710

高中物理必修1 第二章 专题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总结 学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6次 大小:7269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章,专题,变速
  • cover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总结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五种常用解题方法 [方法总结] 1.公式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公式有: v=v0+at x=v0t+at2 v2-v=2ax 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的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为负. 2.平均速度法 (1)=,此式为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直线运动. (2)=v=(v0+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用比例法解题. 4.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图象法 应用v-t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例1 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前4 s的位移为1.6 m,随后4 s的位移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题意知a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法一 基本公式法 物体前4 s的位移为1.6 m,是减速运动,所以有 x=v0t0-at, 代入数据1.6=v0×4-a×42 随后4 s的位移为零,则物体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 t=4 s+ s=6 s, 所以初速度v0=at=a×6 由以上两式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0.1 m/s2. 解法二 推论=v法 物体2 s末时的速度即前4 s内的平均速度为v2== m/s=0.4 m/s. 物体6 s末的速度为v6=0,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m/s2=0.1 m/s2. 解法三 推论Δx=aT2法 由于整个过程a保持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Δx=at2得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a== m/s2=0.1 m/s2. 解法四 由题意知,此物体沿斜面速度减到零后,又逆向加速.全过程应用x=v0t+at2得 1.6=v0×4-a×42 1.6=v0×8-a×82 由以上两式得a=0.1 m/s2,v0=0.6 m/s. 答案 0.1 m/s2 二、运动图象的意义及应用 [总结提升] 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 (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位移x,还是速度v. (2)“线”:从线反映运动性质,如x-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v-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 (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 (4)“面”即“面积 ”: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x-t图象面积无意义,v-t 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 (6)“特殊值”:主要看图线交点.如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例2 如图1所示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B.两车都运动起来后甲的速度大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从计时起运动,而乙从t1时刻开始运动,A正确.都运动后,甲的图象的斜率小,所以甲的速度小,B错误.当t=t2时,甲、乙两物体的位置相同,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说明两物体相遇,C错误;当t=t3时,甲在原点处,乙在x1处,两物体相距x1 ,D正确,故选A、D. 答案 AD 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数据处理的方法 [方法提升]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主要研究两个方向: (1)利用纸带求某点的瞬时速度:vn=. (2)利用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方法有以下两个: ①逐差法 如图3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x1、x2、x3、x4、x5、x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