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13324

专题06大题易丢分(20题)-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一语文黄金30题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4239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年下,黄金,语文,高一,备考
  • cover
高一下期末备考之黄金30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雨①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本诗写于金兵进逼长沙之际,作者客居贞牟山居。 1.“阴晴”,表明上是指天气,其实也暗指时局变幻。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红》)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D.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2.纪昀评论本诗,赞赏尾联:“前六犹是常语,结二句自见身分。”该联中“洗甲兵”出自《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洗甲兵。’”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D 2.这两句诗是说,如果大雨洗刷兵器能助大宋兴兵伐金,我的屋子漏雨又何妨!用姜太公“是洗甲兵”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欣喜于让“我”的屋子无干处的“好雨”洗甲兵,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手法分析。结合题干提示,其实考查的就是词语的深层含义。D项,诗中的“黄昏”同本诗中的“阴睛”一样采用了双关的写作手法。“黄昏”可以指黄昏时刻,还可以理解为人生的黄昏、晚景。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莎衣① 【北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②紫绶金章③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②直饶:犹纵使,即使。③紫绶金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真情流露。 B.颈联通过渔人的沉醉狂放脱衣和晚晴拢岸乱堆蓑衣的对比,体现了渔人的怡然自乐、无拘无束。 C.前三联景静人动,两相对照,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D.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憎与情操的高贵。 E.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构思新巧。 4.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3.BC 4.在表现手法上,尾联运用了对比(或衬托)和象征手法。诗人将“紫绶金章”和“莎衣”对比,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莎衣与之交换;以“紫绶金章”象征荣华富贵,以“莎衣”象征平淡自由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飘然物外、视官爵如敝履的思想。 【解析】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