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2437

物理:1.3《科学探究-一维弹性碰撞》教案(鲁科版选修3-5)

日期:2024-06-1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473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物理,科学探究-一维弹性碰撞,教案,科版,选修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科学探究――一维弹性碰撞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2)了解微粒的散射。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一)引入新课 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 (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 (2)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 (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 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 (二)进行新课 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重锤自h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的木楔上没有弹起,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L是多少? 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 (1)提问学生解题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做负功使机械能损失,因而解之为 Mg(h+L)+mgL-FL=0。 (2)归纳:第一阶段,M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不动,直到M开始接触m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与m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 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有速度,,而m速度为零。下一阶段开始时,M与m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和m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 (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 第一阶段,对重锤有: 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Mv+0=(M+m). 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 (4)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 2、展示内容如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的小球,此装置一起以速度v0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M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置的右侧。当两滑块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则小球此时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1)提问学生解答方案:可能出现的错误有:在碰撞过程中水平动量守恒,设碰后共同速度为v,则有: (M+m)v0+0=(2M+m)v 解得:小球速度 (2)明确表示此种解法是错误的。提醒学生注意碰撞的特点:即宏观没有位移,速度发生变化,然后要求学生们寻找错误的原因. (3)归纳,明确以下的研究方法: ①碰撞之前滑块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悬线处于竖直方向。 ②两个滑块碰撞时间极其短暂,碰撞前、后瞬间相比,滑块及小球的宏观位置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悬线仍保持竖直方向。 ③碰撞前后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因此碰撞过程中,悬线不可能给小球以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小球的水平速度不变。 ④结论是:小球未参与滑块之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小球的速度保持为v0 小结:由于碰撞中宏观无位移,所以在有些问题中,不是所有物体都参与了碰撞过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与区别。 3、展示内容如下: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pA=5kg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