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7张PPT。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湘夫人、国殤) 汉代——— 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文人五言诗(汉末)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五言之冠冕”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正始文学(正始:魏废帝曹芳的年号) : 代表作家: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嵇康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杂诗十二 首·其二》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 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谢朓、庾信 隋唐五代———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张若虚(《春花江月夜》) 盛唐:诗仙(李白/越中览古、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 诗圣(杜甫/蜀相、登岳阳楼、游夜书怀、阁夜)中 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孟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边塞诗派:高适《燕歌行》、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长恨歌》)———诗歌的风 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李凭箜篌引》)(人称“诗鬼”———诗歌的 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邶风·静女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收录的是从什么时期到什么时期的诗歌?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又称之为什么?《诗经》305篇 诗三百 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 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语言形式:四言为主。 诵读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 典型特点: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诗经》的内容及表现手法(《诗经》六义)风15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十五国风”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所作 大雅、小雅 合称“二雅”颂宗庙祭祀时的乐曲歌词 周、鲁、商 合称“三颂”赋铺陈叙事比打比方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内容表现手法静女 静女/其姝(shū) ,俟(sì)我/于城隅(yú )。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chí 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 yì )/女(rǔ )美。 自牧/归荑(kuì 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ǔ )之为美,美人/之贻。 要求: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1.爱:通 假 字2.见:通“现”,出现、看见。 3.说:通“悦”,喜欢。4.女:通“汝” (rǔ): 你,代彤管。5.归荑(kuìtí) :6.匪:归通“馈”, 赠送。通“非”,不是。读一读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娴静,文雅。 爱:通“薆” ,隐藏。 其:形容词词头。 见:通“现” ,出现。 姝:美丽。 搔:挠。 俟:等候。 踯躅:走来走去。 城隅:城上的角楼。 A第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内容? 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分析精彩画面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