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36630

10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22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2840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承天寺,夜游,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22张PPT。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父子三苏都是文学家,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别号东坡居士,成为我国诗词中豪放派的先驱。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四个多月后被贬到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内心苦闷寂寞,于是放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诗情,寻求精神的寄托。 本文就是诗人被贬黄州所作。文中所提到提到的另一个人张怀民,与苏轼遭遇相同,也被贬黄州,寓居承天寺,并在寺旁筑一亭,名为“快哉亭”。 学习目标积累文言词语,通译全文。 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理解作者特殊心境。自主感知———读顺【自学内容】自由朗读,准确把握读音和停顿。 【自学方法】1.根据文意注意停顿;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自学时间】3分钟自学指导二———读懂【自学内容】自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自学方法】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自主翻译全文,注意一字一译,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词、句。 2.小组交流,借助古汉语字典,解决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文言词、句。 【自学时间】约5分钟达标检测:解释加红色词语,翻译全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想要,打算门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就。到睡觉共同,一起。散步。清明澄澈大概是只是清闲的人罢了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庭院中,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自主感知一:把握文章的内容 【自学内容】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自学方法】概括事件要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自学时间】5分钟叙事:本文写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板书:叙事:寻友散步 【自学内容】那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 【方法指导】 1.划出并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2.可从描写的景物、描写的手法、创设的意境等角度分析。 【自学时间】 4分钟自主感知三:品月色、品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之浓写景: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巧用比喻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与月光照耀下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板书:写景:月夜小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亦幻)自主感知四:理解作者特殊心境 【自学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方法指导】 1.找出文中表露作者心情或情感的关键词语。 2.旁批作者流露出来的心情。 【自学时间】 5分钟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