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68942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5 同步教学课件(17份)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819634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8,2019,学年,语文,人教,必修
    课件74张PPT。第三单元第十课 谈中国诗经 典 晨 读节妇吟 张 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作者背景】 张籍(约766~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张籍家境贫困,官职卑微,又害眼疾,孟郊《寄张籍》诗戏称他“穷瞎张太祝”。他的诗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如《塞下曲》痛陈穷兵黩武之害;《凉州词》描述唐朝同当时少数民族的战争;《求仙行》《吴宫行》嘲讽了统治者的思想愚昧、生活荒淫;《山农词》《贾客乐》则以农民的艰难困苦反衬了商人的奢侈豪华。此诗另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将拒绝之意表达得极为委婉,李师道读后,也觉无可奈何。【主旨感悟】 此诗是张籍为拒绝节度使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运用比兴手法,委婉而坚定地表明自己忠于朝廷,不愿依附李师道的坚定立场。 【艺术鉴赏】 1.委婉含蓄,意蕴深沉。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诗是说这位君子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词,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李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的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李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丈夫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事夫誓拟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 2.富有民歌风味。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细腻地刻画诗人的心理,“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深深地感谢你的知遇之恩,“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和不安。但必须要把这明珠还给你,“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直接以口语入诗,将一个女子婉约的心事说得十分明白。学 习 目 标 1.掌握基础知识及重要的诗词名句;了解作者阐明的中国诗的特点,把握文章说理的层次。 2.学习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对待中国诗歌以及对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反对诗歌研究中的本位思想。把握作者阐述中国诗的特点。学习和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课 前 预 习1.走近作者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一)知人论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