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87060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版分项版汇编---专题18:议论性文体阅读(解析卷)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20716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8年,解析,阅读,文体,议论,中考
  • cover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版分项版汇编 专题18:议论性文体阅读 一、【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 ①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②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套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教。 ③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④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⑤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这也许没错。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事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⑥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不变文亦不变。只要人还没有变成机器人,只要这个最大的“天(自然)”还没变,那么人类较为广泛和持久的价值共约,就会构成经典化的隐秘门槛,把泡沫逐渐淘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思想大户”,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大户”,就这样跨入了门槛。相比之下,大仲马、张恨水一类超级写手,再热闹也还是偏轻偏小,在大指标上不给力,就可能过不了经典化的门槛。 ⑦不难看出,经典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却是一种有界限的分布函数。换句话说,“建构”是知识精英们做的加法;而淘汰和遗忘则取决于天下人心,是更多人在更久岁月里操作的减法,一种力度更大的减法。 ⑧前者有偶然性,后者有必然性。换句话说,前者是运之所成,靠机缘;后者则是命之所限,靠实力和品质。 (原文/韩少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5.下列对“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典通常指那些具有典范、指标、基石意义的作品,经典也是一个弹性概念。 B.经典往往由知识精英们创作而成,经典作品身上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思想痕迹。 C.读书人掌控着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所以经典的确定往往与他们有关。 D.经典切合读书人的总体心理需求,所以他们齐心合力,使经典的价值历久不衰。 6.下列对“经典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典化”的过程有赖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读书人对文学作品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 B.“经典化”往往离不开某些方面的特定推力,更离不开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C.“经典化”往往经由特定的人,基于特定的目的,凭借特定的方式来建构。 D.“经典化”的结果最终取决于天下人心对精英们的“建构”的淘汰和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