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00776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课件】

日期:2024-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98517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和都江堰水利工程。 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到秦国是通过改革强大起来的,提高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社会上的变化从春秋到战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时间,采取复习式导入。“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战国这一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二、讲授新课 (一)争霸战争 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地图,思考春秋初期到春秋后期,诸侯国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对,就是数量逐渐减少,那么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小国不断地被大国兼并。这些看起来减少的诸侯国,都是在一次次兼并战争中消失的。我们继续来观察地图,春秋后期的诸侯国与战国形势图思考,春秋霸主中的晋国在战国时出现了什么变化? 春秋时的霸主晋国消失。那么去哪里了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1页第一段,找出,晋国发生了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中的信息对比,分析诸侯国数量的变化,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韩赵魏三家分晋: “公室”是指诸侯国国君,代表旧贵族势力。“私家”是指诸侯国内卿大夫,代表新兴势力。当然也有很多也有诸侯本身也是新兴势力。晋国的诸侯是栾氏,卿大夫分为赵氏、魏氏、韩氏、知氏、范式、中行氏,公元前493年赵氏、魏氏、韩氏同范氏和中行氏斗争,之后韩赵魏三家又灭掉了知氏,然后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那么书上春秋霸主中齐国在战国时又出现了什么变化呢?(结合课本回答)引出田氏代齐。 【设计意图】通过三家分晋的示意图,理解分晋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生动的理解知识。 田氏代齐 古代的“陈”“田”同音,陈氏即田氏。春秋初年,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逃往齐国,齐桓公命他为工正(工正是指官名,掌管百工和官营手工业)田氏顺应历史发展,成为新兴地主集团。并且采取减轻剥削的办法,争取民众的支持。究竟是怎么样减轻剥削呢?例如我们举个例子,把粮食借给民众,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获得民心作为基础,之后陆续消灭了齐国的大贵族———齐氏、高氏等,到公元前476年,“齐国之政皆归田常”田常是陈完的第五代子孙。这个时期齐国大小的城邑都被田氏掌控,国君的命令甚至出不了他的寝宫。然后就把齐国的最后一位国君迁到了海上,自己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为齐侯,沿用齐国国号,变姜氏的齐国为田氏的齐国。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分析田氏代齐的原因。 战国七雄名称与方位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请学生自己设计记忆战国七雄名称和方位的口诀,老师再提供一些参考。 选项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选项二请喊赵薇去演,西边中间到东边;选项三是燕子北上飞翔,楚王南下拔弓;秦西齐东护中赵;魏韩相连魏更高。 【设计意图】通过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同音字记忆法,把战国七雄以顺口溜的形式进行记忆,有助于学生快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