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709488

(专题一)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59张)

日期:2024-11-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91227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专题,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
  • cover
课件59张PPT。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 ① 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 ② 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 (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 A.图① B.图② C.图①图②都是 D.有待考证D黄宗羲“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为什么黄宗羲说明朝没有开明的统治,从朱元璋废宰相开始呢?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废行省 设“三司”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行政监察军政布政司 都指挥司 按察司 三司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权力过大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1、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废除丞相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位高权重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皇帝元朝明朝 胡惟庸原是个下层官吏,元末投奔朱元璋起义军。朱元璋称帝后,他善于逢迎谄媚,逐步得到提拔,升任丞相。随着权势的扩大,胡惟庸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僭用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黄罗帐幔”,“饰以金龙凤文”。内外奏章,他先取阅,对他不利的,就匿而不报。最后发展到企图谋反,1380年朱元璋诛杀胡惟庸,乘机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胡惟庸的那点事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1380年,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思考:材料一、二说明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 吸取了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明朝进行地方体制改革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直接因素)。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奉行皇帝的命令,只对皇帝负责,确保整个国家机器都在皇帝的直接指挥下运转。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利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助皇帝治国的作用,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的作用。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钱穆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弊端日益显露 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观念,宰相制度是“贤人政治”的体现,可以适度弥补君主世袭带来的一些弊病。废除宰相之后,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机能大为削弱,政治正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其恶果在明朝中、后期得到了充分体现。故后人云“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废宰相加强皇权后, 事情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 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 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 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