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716206

科教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 动物 教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2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科教,三上,科学,第二,单元,动物
  • cover
第二单元 动物 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 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饲养一种小动物。 运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 比较多种动物,总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 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 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种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 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课时计划: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九课时完成,其中两个课时为机动课时,用于查漏和单元总结。 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学生分组寻访。 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课 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