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17540

23大禹治水教案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57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大禹治水,教案
  • cover
23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顽强的意志和献身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 2.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他的顽强意志。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事。 2.板书课题:《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3.教师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讨论。 3.汇报,教师点拨:“毁”左上部是“臼”,不要写成“白”;“淹”右边“大”字下面是“电”;“越”的“戊”字中间不要多写一点。 4.理解词语。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讲远古时候,发生过一次大水灾,洪水泛滥,大禹的父亲鲧偷息壤用堵的方法治水失败,大禹继承父亲的遗愿,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三年的努力治水成功。) 2.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远古时期发生了一次大水灾,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3)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冲毁了村庄,淹没了农田,人们四处逃散。) (4)课件出示洪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知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有两个人曾经去治水。他们分别是怎样治水的呢?结果怎么样?治水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引导学生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洪水泛滥,有人出来治理洪水吗?这个人是谁呢?(鲧) (3)鲧治水的方法是什么?结果如何?(偷息壤去堵塞洪水;结果:洪水被挡住去路,却向四处漫溢,鲧的办法失败了。) (4)鲧最后怎么样了?(天帝命令火神祝融处死了鲧) 2.引导学生学习第4~6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 ①禹是一开始就直接去治水吗?(不是)他做了些什么? (带着测量工具翻山越岭勘察地形,足迹遍布九州。) ②禹是怎样治水的?找出描写禹治水时动作的词。 (凿开、疏通、垒起、引向) ③禹治水的方法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概括?(疏) ④从这里可以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聪明) (2)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 ①禹仅仅是因为改变了治水方法,所以治水成功的吗? (不是,还因为他有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②禹为了治水,做了哪些牺牲? (三十岁才娶涂山氏之女为妻;婚后仅仅在家住了四天;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儿子十多岁了都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③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专注? (“三十岁”“四天”“三过家门而不入”“十多岁”这些数字证明了大禹治水的专注。) ④从这里可以看出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舍小家,顾大家、大公无私、无私奉献) (3)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 ①禹治水共用了多长时间?(十三年)这说明了什么?(治水时间长以及治水难度大。) ②禹治水成功后,大家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③为什么课文前面的称呼都是禹,课文题目却是“大禹治水”? (人们为了赞美禹的功劳,尊称他为“大禹”,从此这个名字代代相传,因而课题为“大禹治水”。)(3)禹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