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17642

5古诗四首(课件+朗读)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43133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四首,课件,朗读
    (课件网) 5 古诗四首 回乡偶书 贺知章 (约 659 年—约 744 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的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贺知章 学习提纲: 1 .请你大声正确朗读古诗。 2 . 同桌相互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少小 离家 老大回, 乡音 无改 鬓毛衰。 儿童 相见 不相识, 笑问 客从何处来。 偶然 偶 少小 年轻的时候 乡音 家乡 的口音 鬓毛衰 耳边的头发 花白稀少了 儿童 小孩子 识 认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练习检测 从诗中摘录两组反义词 ( 少小 )—(老大 ) ( 离 )—( 回 ) 泊 船 瓜 洲 【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少年时代随父亲在钟山(今南京)居住,视钟山为第二故乡。 阅读资料: 1042年王安石入朝为官,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知政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法。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皇帝也逐渐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王安石万般无奈,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从此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1075年春天,55岁的王安石从钟山出发,上京赴任。他知道这一去是凶多吉少,因为只要他坚持变法,就会受到保守派的打击、排斥,而皇帝又反复无常,所以他忧心忡忡,更加思念家乡。这一天晚上,王安石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 )重( 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泊 船 瓜 洲 宋 王安石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归、回。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 多 音 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之春。)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 故居,而作此诗。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 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 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 下的家里? 作者在此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