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30764

16.《诗经》二首 课件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37892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诗经,二首,课件
  • cover
课件35张PPT。关 雎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韵律和谐的语言特点。 3.感受古诗优美的节奏和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原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体制风(十五国风)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风土之音朝廷之音宗庙之音表现手法赋 比 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关雎》的主要内容: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歌,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第一句】 写诗人听到雎鸠的叫声,看到洲上的雎鸠,而想到那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第二句】 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人日夜难忘。【第三句】 追求失败后忧思想念的情况。 【第四句】 姑娘劳动的身影,让人幻想能与心爱的姑娘欢聚。 【第五句】 姑娘劳动的身影,让人幻想能与美丽善良的姑娘成亲。诗人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渴望与追求忧思与烦恼欢聚和成亲受挫幻想写作特点1.这首情诗的特点: (1)语言运用上: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2)追求的方式上:弹琴鼓瑟,敲锣打鼓。 (3)追求的对象上:是劳动中的女子。古朴美2.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3.韵律和谐(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理一理“相思之路”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君 子求淑 女爱恋相思梦幻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蒹 葭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反复诵读诗歌,分清层次节奏;学习本诗反复咏叹的写作方法。 3.感受诗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欣赏水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全诗三章】 (1)用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 (2)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乞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3)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的深沉的相思之情。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特点是什么?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之情,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钱钟书《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在水一方” ———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 ———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即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2.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