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33502

第五课《盛世·汴梁》教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08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五,盛世·汴梁,教案
  • cover
第五课《盛世·汴梁》教学设计 主备课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备课内容 盛世·汴梁 综合·探索 教学班级 八年级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是一幅高度客观而又写实的作品,也是画家张择端存世仅见的一幅精品。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课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与社会生活、美术与历史等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究、部分地临摹这幅作品,可以形象地了解北宋时期的城市面貌、当时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以及商业、交通、建筑城防文化、服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还可以更好地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分析、探究,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 操作目标: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探究、临摹作品局部,有意识地探究美术与社会的关联,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情意目标:感悟艺术珍品的艺术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临摹。 教学难点:综合探究活动的设计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清明上河图》画面探究及分析。第二课时:合作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及评价。 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个性思考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视频: 国宝档案:2002年年末,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为期36天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观众如潮,盛况空前。展品中,有一幅画特别受欢迎,观众要排四、五个小时的队才能欣赏到它。什么样的画卷如此吸引人呢?它就是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 揭示课题:清明上河图 二、新授课程 (一)分析讨论 阅读此画,我们会看到什么? 在摄影技术尚未发明之前,有些绘画需要担当记录的功能,《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腻的笔法,真实地记录了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汴梁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的风光。 (二)探讨交流 《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汴梁盛世胜景的真实记录,其价值不仅在美术上,也是史学家、社会学家们宝贵的研究素材。 请同学们假定为不同身份的学者,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美术家———作者、绘画形式、绘画语言…… 史学家———城市的咽喉、热闹的沿河街道、繁华的大酒楼…… 社会学家———运输工具、房屋建筑、虹桥造型、烹饪厨灶…… 现代游客———厨娘、乞丐、出家人、骆驼、猴子…… (三)欣赏感悟 1. 美术家探究小组 画家生平介绍,界画,风俗画介绍。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公元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中国画中以界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繁华都市的面貌,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 史学家探究小组 简介建筑规划。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位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城墙,城市防御建筑,由墙体和附属设施构成封闭区域。汴梁有两重砖石城墙, 正楼、箭楼、闸楼、城墙、护城河,构成了汴梁城立体的防御体系。 …… 3. 社会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