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740848

2019版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打包5套)中图版必修1

日期:2025-10-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83156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版,课件,必修,图版,5套,打包
    课件39张PPT。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二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地形: 一二(2)山区地形: (3)热带地区:一二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与布局:风向和风速对城市用地有很大影响。 一二3.水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区位: (2)影响城市形态: 主要表现在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上往往呈带状或被河流分割成组团状。一二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规模和发展。 思考讨论 结合教材图4-1-4“中国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分析为何我国西部地区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稀疏。? 提示:一方面,西部地区多山地和盆地,城市建设成本高;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人口稀少。一二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1)决定性因素:产品产地和销售地的分布及相应的运输需要。 (2)地形对线路具体走向影响明显:山地线路弯曲程度大,总长度长;在平原、丘陵区弯曲程度小,总长度短。 2.对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1)分布:线路常选建在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等处。 (2)原因: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好,利于修建并且也适于人们生活和生产,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大。一二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1)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上运输,陆地上则适于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等。 (2)海港建设受到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附近泥沙移动及工程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思考讨论 京沪高铁主要经过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为何还要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 提示:尽量少占用耕地,保护东部地区宝贵的耕地资源。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下面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区域图。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什么? 提示:地形平坦,靠近河流,利于航运和灌溉。 (2)A、B、C、D四个聚落中,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个?原因是什么? 提示:B聚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地形。 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世界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绝大多数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我国特大城市也大部分在第三级阶梯上。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2)山区地形。 ①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②山区城市的发展受地形制约。例如我国西北重要城市兰州分布于黄河谷地,地形较为平坦,取水方便,但因地处谷地,两边有山地限制,使城市为狭长地带型,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一定困难。 (3)热带地区。 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例如,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气候影响城市的区位。如下图所示: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则很少有城市分布。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中,污染大气的企业用地布局与风向有很重要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3.河流对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