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42856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3套)人民版必修3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8次 大小:397741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8,必修,人民,23套,打包,学案
    第1课 百家争鸣 学习本专题,一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要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观点来指导学习。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意义。(重难点) 2.掌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重点)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 (1)政治思想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贡献: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孟子的思想 (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的思想 (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1.(教材第4页《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 该图孔子及其弟子可能讨论哪些问题?孔子的这些活动有何意义? 提示———仁”与“礼”的学说,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意义:标志着儒家学派的创立。 2.孟子、荀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 提示 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荀子提出“仁义”的主张。 二、老庄之学 1.特征: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3)政治思想:消极避世,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生活。 3.庄子的思想 (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齐物”的思想。 4.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法治。 3.代表及主张 代表人物 主张 李悝 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著有《法经》 商鞅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 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4.历史影响 (1)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易混易错] 韩非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韩非的“法治”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集权,是专制王权的统治手段,对专制统治者有利,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3.据材料,韩非《守株待兔》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守株待兔 提示 政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故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