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54128

《金蝉脱壳》教案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40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金蝉脱壳,教案
  • cover
《金蝉脱壳》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兼容的文章。作者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动物世界,聆听动物的歌唱,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从而萌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全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作者抓住了蝉脱壳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来回地抽搐、钻出来、慢慢地活动、使劲地抖动、伸着、腾空向后仰、敏捷地向前扑、用力一抽,把蝉脱壳的过程写得细致生动,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后,作者又抓住蝉脱壳后身体色彩、翅膀大小与样子的变化来写。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他们对自然探求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到此类文学作品的意义,并激发学生了解、感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对于蝉,也许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并不陌生,而城里的孩子可能只在炎热的夏天听过它从浓阴深处传来的呜叫,其次便是在绘图本上见过它的外形,对于蝉从幼虫变为成虫的过程知之甚少。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加上本文作者观察认真仔细,描写细致入微,因此教学本篇课文,必须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引读导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奇特,享受美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能理清作者观察与写作的顺序,感受作者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秘密”、“搜索”、“配合”、“协调”、“抽搐”、“颤动”、“恢复”、“生涯”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初步学会在表达中运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找出描写金蝉脱壳的段落。 3.能围绕“金蝉脱壳”介绍课前收集的资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4.能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好它,并能激发起对“金蝉脱壳”这一神奇过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描写金蝉脱壳的段落。 2.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分析“金蝉脱壳”这一神奇过程。 教学准备: 1.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2.用金蝉脱壳的录像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读题质疑,激发兴趣→自由练读,通文顺句→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读题解题,激发交流。 同学们,有谁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词语吗? 谁能解释这个词语? 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来历?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样一位小作者,他通过自己耐心细致的观察,解开了金蝉脱壳的秘密。 2.信息交流,导人新课。 蝉这种昆虫,我们并不陌生,谁能介绍一下这种昆虫? 3. 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看清蝉的外形特征) 4.你也来描述一下蝉的外形特征。 二、自由练读,通文顺句 1.过渡:小作者究竟是怎样揭开金蝉脱壳这个谜的?让我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2.提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3.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朗读,并针对初读时可能出现的语调拖沓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5.学生针对字词进行质疑问难,教师相机指导。(教师也应进行预设,课前充分考虑学生字词理解的难点) 三、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蝉壳的句子,读一读。 2.看着这蝉壳,你会有哪些想法? 交流。(着重突出好奇,激发探究欲望) 3.正是在这强烈的好奇心的驱动下,作者在一个雨过天晴的傍晚,爬上了柿子树。 (1)作者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脱壳、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