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70846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部编版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11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历史,上册,14课,沟通,中外
  • cover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程标准 内容要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认知提示: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上历史第二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总计七课时的第6课时。内容分为三部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秦汉大一统国家建立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对内发展民族关系,对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学情分析 尽管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比较肤浅和片面,但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非常感兴趣,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通过对图片、文字史料比较到位的解读,去培养和树立科学合理的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 通过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等图片资料和文字史料,学习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管理等史实,认识史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感悟张骞报效国家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1.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 2.“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名称从何而来? 炎黄部落由战争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民族发展历程。 导入: 凯撒穿丝绸的故事。 秦汉疆域对比,“西域都护”地域的增加。 唐诗中阳关、玉门关的诗句。 白寿彝《中国通史》对汉族名称形成的论述。 学习目标: 了解西汉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管理等史实和影响,认识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管理之间的联系,感悟张骞报效国家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语: 公元前1世纪的一天,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恺撒穿着灿若朝霞的长袍出现在剧场包厢时,百官们都惊呆了。后来才知道,恺撒穿的‘天衣’是用中国丝绸缝制的。人们用‘天下第一织物’等最美的语言赞美中国丝绸。中国的丝绸是通过哪条道路传到欧洲的呢? 秦汉时期疆域图有很明显的差异,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西部多了一个“西域都护”管理的大片疆域。西域都护是怎么设置,又是为什么设置的呢? 唐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诗句提到的“玉门关、阳关”指什么地方?对于古代中国而言,这两个地方在地理位置上又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这个字,是一个王朝的国号,却没有随着王朝的覆灭消亡,而是在历时的长河中逐渐变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它就是“汉”!“汉”是如何成为一个民族的名称并声名远播的? 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生学习任务,有的放矢。 第4种导入以民族发展和对外交往为切入点,似更符合本课教学内容,有利于历史情景的创设。 【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汉代的西域指什么地方?汉武帝为什么要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解释“西域”之意) 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结果如何?张骞出使西域起到了什么作用? 说说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流的事物。 丝绸之路对东西方交流起到了什么作用?除了亚欧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还有哪些对外交通路线? 找出教材汉代对西域管理的史实。 整理史实 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的基本史实。 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 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教师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