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35张PPT。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了解诗歌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3.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4.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学习目标杜甫: (712~770),唐朝诗人,世称杜少陵,有“诗圣”之称,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的诗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现实,洋溢着热爱祖国、关心劳苦人民的强烈热情,被尊崇为“诗史”。 主要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作者简介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他保存下来的诗有9000多首,内容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的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主要作品:《示儿》《钗(chāi)头凤》《卜算子?咏梅》。作者简介1.“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前后达七年之久。公元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持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得到了彻底平息。 课文导入2.“金兵南侵” 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第三年,北宋亡国。赵构在临安建立政权,可他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让汉奸秦桧做宰相,向金人求和,导致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这种局面下,众多中华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串珠问题: 1.你能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诗人杜甫的“喜欲狂”?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2.陆游悲的是什么?他叮嘱儿子干什么? 3.这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闻官军①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②忽传收蓟北③,初闻涕泪④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⑤须纵酒⑥,青春⑦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②剑外:现在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唐人以长安为中心,利剑门以南地区为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代称。当时杜甫在梓州(现在四川三台县),正在剑门西南。 课文讲解 闻官军①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②忽传收蓟北③,初闻涕泪④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⑤须纵酒⑥,青春⑦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③蓟北:泛指蓟州、幽州一带(现在河北省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盘踞的地方。 ④涕泪:指泪水。 闻官军①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②忽传收蓟北③,初闻涕泪④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⑤须纵酒⑥,青春⑦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放歌:放声高歌。地收拾起诗稿图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白日里我放声高歌。 ⑥纵酒:纵情畅饮。 ⑦青春:指春日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伴行。 【译文】 我在边远的四川忽然听说唐王朝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河南、河北一带,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激动的泪水就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妻子和儿女的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信手胡乱地收拾起诗稿图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白日里我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明媚的春光好和家人一起返回故乡。 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障,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示儿① (宋)陆游 死去元知②万事空③,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④北定⑤中原日,家祭⑥无忘告乃翁⑦。 ①示儿:写给儿子看。这是作者陆游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