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785311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 【优质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20088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三,ppt,34张,课件,优质,政治制度
  • cover
课件34张PPT。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本矛盾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 含义:中央集中掌握国家大权 2、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西汉初,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2、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 3、该制度,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4、汉朝时怎样解决此问题的?1、汉朝:(1)措施: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原因:汉高祖错误的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中 央集权得到加强趋势加强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2、唐朝:安史之乱藩镇 割据唐玄宗 设藩镇削弱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武艺高强,创太祖长拳。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在位17年,终年50岁,庙号太祖。他的死因颇为奇巧,历史上有“烛影斧声”的传说,传说是其弟赵匡义加害,篡夺帝位。死后葬于河南巩县永昌陵。“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措施军事: 行政: 经济:将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赋税大部分收归中央;(2)评价3、北宋:加强趋势4、元朝的行省制度4、元朝:(1)措施:(2)评价:①设行省制度②省下分设路、府、州、县③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趋势完善并发展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含义:君主独裁 2、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历史小故事 汉文帝时,申屠嘉担任丞相,一次晋见文帝时,文帝宠臣邓通举止傲慢,申屠嘉回府后立即发出命令,诏邓通诣丞相府。邓通免冠赤足,顿首认罪。申屠嘉本打算杀掉他,就在这时,文帝派使节召邓通入宫,才免一死,由此可见汉朝丞相权力之大。1、西汉:中外朝制度决策机构执行机构2、唐代三省六部制吏 户 礼 兵 刑 工皇 帝(相权一分为三)皇权独尊3、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中书门下皇 帝4、元朝:中书省中书省皇帝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内外朝制度(2)隋唐:三省六部制(3)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4)元朝:设中书省小结与评价地方分权集中中央集权集中皇 帝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君主专制加强2、中央集权加强汉 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品 行门 第才 学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①禁锢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⑴积极:⑵消极:科举制的评价:1.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B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 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① ③ ④ D.① ③ C 5. 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