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01484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1316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7-2018,学年
  • cover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卷 联考命题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 先代贵族 B. 功臣 C. 王族 D. 少数民族首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中的“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即可判断出,其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项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B。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C。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 3. 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本质上反映了 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割据分裂时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不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说明分封制逐渐崩溃,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故C项错误;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只是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实质,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4. 有史书上残存“秦遂并兼四海……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其中的“□□”最可能是 A. 三司 B. 郡国 C. 行省 D. 郡县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故D项正确;地方上设三司是在明朝,故A项错误;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在西汉初期,故B项错误;实行行省制是在元朝,故C项错误。 5.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侯大臣受成事,倚辩于上”这反映了 A. 三公九卿互相之制约 B. 秦律严苛细密 C. 皇权至高无上 D. 丞相独揽大权 【答案】C 【解析】材料“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中的“上”是指皇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帝来决定如何处理,这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首先要明确“上”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得出正确答案。 6. 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能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做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 A. 分封制度 B. 世袭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宗法制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建立的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历朝历代都沿用此制,并进行一定的完善。A分封制度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不能选; B世袭制度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不能选;D宗法制度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不能选。 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