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戏剧表演: 《我与角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方面: (1)让学生对戏剧表演产生初步的兴趣,勇于投入到表演当中来。 (2)在学生理解戏剧语言的情感内涵与人文内涵的基础上,使其收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体验团队创作的乐趣,使其学会在团队中学习与合作。 (4)感受戏剧表演的魅力,建立向真向善向美的艺术创作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分析、探究、表演与创作等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现个性与创造才能的空间。 3、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世界表演三大体系之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戏剧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2)能够用斯氏体系的表演方法———第四堵墙”意识初步进行当众孤独的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培养和拓展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什么是建立演员与观众的“第四堵墙”意识? 2、教学难点:怎样运用斯氏体系“第四堵墙”(当众孤独)的表演意识进入舞台假定的规定情景中进行戏剧表演。 三、教学设计 较上一单元较多知识性的内容,本单元我们的学习已经明显呈现出更重实践和参与的特点。本节授新课前,我也运用了表演实践的形式———朗诵寓言故事开始了课堂之旅。新课中结合课堂实际,课程安排了关于训练表演感受力、想象力以及创造角色的活动。相关的艺术创作方法并没有集中讲解,在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符合生态式艺术教育初衷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方式对学生的表演实践进行启发、点拨和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也继续保持了双主题的特色。在适当介绍相关的表演技能之外,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参与戏剧表演过程中对想象力、对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表现、体会各种类型的情感的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则和平时接触生活、观察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才是表演的源泉,才是艺术教育的源泉,所以,由课内的教学引发大家对表演的兴趣,并由此引发大家观察生活、接触生活的热情,并让大家充分感受戏剧表演的魅力,建立向真向善向美的艺术创作价值观才是本节课最终的目的。 情景导入 教师表演寓言故事———请用心聆听经典寓言故事《猴吃西瓜》,听完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中共出现哪些角色呢? 2、如果请你演绎其中的角色,你该怎样表演呢? 【二】新课新授 戏剧知识: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 (根据演剧方式、戏剧观念、美学思想的不同) (1)体验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表演艺术的规律。斯氏体系的精华在于体现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 (2)体现派:布莱希特 建立了新型戏剧———史诗戏剧,核心主张是:“陌生化效果”和“间离方法”。 梅 派:梅兰芳 写意、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以演员为中心。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1)创始人简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年-1938年)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在中国获得梅兰芳等戏剧家的高度评价,并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63年1月5日生在莫斯科一个富商家庭,14岁就开始接触戏剧,在家庭业余剧团舞台开始演员生涯,并在1885年取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3年后与莫斯科一些文艺界名流创办艺术文学协会及附属剧团,逐渐完成了从业余演员向专业演员的过渡。 (2)经典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我的艺术生活》 (3)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演剧艺术最根本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全面阐述的体系,它对当代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系的创立者其贡献主要在于,系统总结并精要地概括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大大地丰富了现实主义的演剧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