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13884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8437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一,ppt,30张,课件,加强,君主专制
  • cover
秦朝(形成)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朝(加强) 元(新发展) 秦朝(形成)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朝(加强) 元(新发展) 明清(顶峰)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都察院的御史掌监察。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明初政治制度 新知探究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废除宰相制度 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胡惟庸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宰相。随着权势的不断扩大,胡惟庸日益嚣张跋扈,擅自决定官员的升降,而且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凡对他不利,一律不予上呈。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他处死。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1)原因: (2)措施: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①直接原因: ②历史原因: ③具体原因: ④根本原因: 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 明初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2.废行省,设三司 新知探究 “内阁” 应运而生 (3)结果: ①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巩固统治。(利) ②缺乏制约皇权的机制,易造成君主独裁、太监乱政。(弊) ③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设置内阁 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O X(时期) 侍从顾问 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阅读史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探究二 内阁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君主专制有什么好处? 新知探究 3、内阁的性质、特点及作用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性质),相当于“顾问+秘书”,并无决策权和行政权(特点),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作用) 。 新知探究 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 钱穆《国史大纲》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决策机构(有决策权) 内侍机构(无决策权) 制度赋权 皇帝信任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皇帝与大臣商议 皇帝决定 结论: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 职责 不同 性质 权力 来源 任免 对皇权作用 明大臣四拜或五拜,清大臣始有三跪九叩之礼。 明大臣可以侍坐,清大臣则奏对无不跪。 明六曹答诏皆称“卿”,清则称“尔”。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三、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商讨和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权力机关。 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很大的决策权,它决策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帝 设立南书房 扩大皇权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三足鼎立 互相制约 集权于帝 雍正帝 军机处内景 隆宗门内军机处外景 ①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