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17010

语文版九上语文 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课件(幻灯片19张)

日期:2024-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5204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文版,语文,蒋经国,先生,课件,幻灯片
  • cover
课件19张PPT。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授课人:***一、新课引入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名家于右任的《望大陆》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晚年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诗作公开发表后,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成为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而廖承志于1982年公开发表的这篇《致蒋经国先生信》则可谓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和民情民意,台湾———该回家了!祖国———一定会统一! 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 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二、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80年代后,为了促进两岸关系缓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多次向台湾当局发出呼吁。1982年7月,廖承志读了蒋经国悼念其父蒋介石的文章,文中写道“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读后,廖承志便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信。 1、称谓:在第一行的顶格位置上,后面加冒号。要注意礼貌,给长辈写信应该按照亲属关系来称呼,一般不宜直呼其名,给平辈或晚辈写信,可以随便些。 2、问候语:在称谓的下一行空两格的位置起笔, 可以单独成段。 3、正文:格式与一般文章相同。内容多的信可 分段写。每段开头要另起一行,在空两格的位置起笔。 4.结尾语:有特殊规定,如“祝你健康”,“祝你” 可写在正文后,也可写在正文下一行空两格位置书写,“健康”在“祝你”下一行顶格书写,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5.署名和日期:写在信的右下方,署名在前,日期在后。 二、新课讲解 关于书信的格式二、新课讲解 读准字音把晤   咫尺   悖谬 东隅   苟同   珍摄 毋庸赘言 未雨绸缪  难辞其咎  同捐前嫌   wù  zhǐ   bèimiù yú  gǒu  shè wúyōngzhuì chóumóu  jiù  xián    二、新课讲解 解释词语未雨绸缪: 毋庸赘言: 难辞其咎: 同捐前嫌: 巧言令色: 珍摄: 咫尺: 悖谬: 比喻事先作好准备。 不必说多余的话。 难以推卸罪责。 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 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保重身体。 比喻距离很近。古代八寸为一咫。 不合道理的言论。二、新课讲解 整体感知 1.说说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致:礼貌的给予。 写作目的:本文是廖承志给自己的 旧友蒋经国先生的信,旨在劝说蒋经国 从历史的高度,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做出决断和贡献。 二、新课讲解 把握书信主体的结构(1)由私交入手,引入正题。(2-6)规劝蒋为统一而努力。从民族利益来说(3)从历史责任来说(4)从个人抱负来说(5)(7-8)总结全文,以私交之谊打动人心。主体二、新课讲解 思考交流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作者的态度怎样?(1)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2)“罪人” “投降” “屈事” “吃亏” “上当” (3)“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4)台湾“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民生乐利”余期期以为不可 实相悖谬、实难苟同 太不现实,自欺欺人 不利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